2013年航運業的“堵心事兒”
2013-12-30 16:36:34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巨腐落馬】
2013年11月7日,中遠集團發布消息稱,副總經理徐敏杰“正接受相關部門調查”.隨后有媒體披露,徐敏杰已被雙規,可能與其在中遠太平洋任職期間的職務活動有關、涉及貪腐問題。華夏時報更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徐敏杰此次涉案金額涉及38套房產,900萬美元現金。
在此之前,中遠集團旗下的青島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宋軍及大連遠洋運輸有限公司原總經理孟慶林傳出被調查的消息。
事實上,航運反腐風波不僅波及中遠,國內第二大海運企業中海集團也未能幸免。中海發展和中海油運前任總經理茅士家、中海油運生產運營部副總劉厚平、曾在中海集團和大新華物流擔任過高層職務的賈鴻祥、以及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副總經理陳復江等先后因涉及經濟問題被帶走調查。
航運業反腐來勢洶洶。
點評:
對于此輪反腐風暴,評論認為,航運極有可能成為繼能源、電信等領域反腐浪潮之后的反腐新中心。航運央企連年巨虧的背后除了市場因素、判斷因素,還可能有更多黑幕。
事實上,人們對于央企高管的反感首先在于“揣著高薪報虧損”的“不負責”態度。以中遠集團為例,盡管公司近年來業績不佳,但高層薪資在國有企業中顯然處在高位水準,2010年虧損高達104.49億元,但財報顯示徐敏杰當年年薪為490.06萬元。薪水高、業績差,在此背景下,“貪腐”成為壓倒公眾對央企高管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能說高管貪腐造成了企業的直接虧損,但在那些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高管的心思不是放在企業經營而是個人利益上,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想而知。”業內人士指出。
除去個人因素,公司在遇到高管被查時,信息披露滯后、語焉不詳,甚至有撇清關系之嫌等慣用手法,也因會導致投資者無法及時作出判斷而屢遭斥責。
專家認為,消除巨虧和貪腐并存的現象,應加快國企在混合所有制、去行政化等方面的改革進度,解決上市國企國有股一股獨大、內部缺乏權力制衡等問題。